類別:媒體聚焦 發布時間:2020-01-24 瀏覽人次:
提到臨武縣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臨武鴨。臨武鴨作為當地一張響亮的名片,很多養殖戶依托臨武鴨產業,不僅脫了貧,還致了富,蘇文多就是其中一位。今天就跟隨我們的鏡頭,走近蘇文多的幸福生活。
蘇文多劃船唱歌:搖啊搖啊,搖到鴨業紅,搖呀搖呀,養鴨喂食呀。
56歲的蘇文多今天像往常一樣,劃著皮船在水面上,巡視著鴨群們的情況,顯得格外開心。
今年他養了5萬多只鴨,因為臨武鴨的品質好,不愁銷,所以養殖規模越做越大,生活也越來越好。
臨武縣舜峰鎮西城村村民 蘇文多:像我這套房子在養殖戶之間,還是算中等水平,好一點是有車有房有存款
,臨武鴨在我們養殖戶身上來講,確實是一條致富之路。
上世紀90年代初期,臨武縣將臨武鴨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抓,扶持舜華鴨業公司走上了臨武鴨養殖、農產品加工、市場銷售的全產業化道路,臨武鴨也因此走出大山,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。
臨武縣舜峰鎮西城村村民 蘇文多:山清水秀環保特別好,這個鴨子是純放養的鴨子,所以這個肉質特別好。
冬至過后,是做板鴨的最好時節。在村莊農院晾掛板鴨。今天,蘇文多和妻子陳紅紅就要制作板鴨了。
臨武縣舜峰鎮西城村村民 蘇文多:八十多九十天的鴨子做醬板鴨,太老了也不行,太老了骨頭硬皮硬,老鴨做臘鴨不行。
蘇文多的母親今年102歲,靠一雙手,養活了一大家子。小時候,蘇文多就是看著母親腌制板鴨,如今,母親看著他為自己的孩子腌制板鴨。做板鴨的人換了,但手藝和牽掛卻始終如一。
臨武縣舜峰鎮西城村村民 蘇文多:把鹽按進去,給鴨做按摩,使這個鹽份能在肌肉上吸收進去。
按摩以后,再用筷子撐起,以保證鴨子能夠風干保持美感。而如今保存食物已擁有了多樣的現代化方式,但很多人仍然眷戀著腌臘、風干等古老的方法。
臨武縣舜峰鎮西城村村民 蘇文多:今年做十多個鴨子,這是臨武的傳統啦。
年到了,板鴨已經初成。這是飽含人間陽光的風味。此刻,蘇文多夫婦已經在新家的門口,期盼的兒女的歸來。
兒女已經歸來,洗去一年的疲憊,此刻的歸家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。蘇文多102歲的母親,也被接到新房。馬上,蘇文多夫婦要給他們準備一年中最豐盛的美食犒勞大家。
風干的板鴨味道純粹,也是兒女的最愛。用刀把板鴨切成小塊,力道均勻,大小合適。然后入油鍋,翻炒,香氣逼人。
臨武縣舜峰鎮西城村村民 蘇文多:以前是過年過節才吃一餐鴨子,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鴨子想吃就吃。
蘇文多夫婦:吃飯啦。
年夜飯上的開場白,話雖不多,卻笑容浮現在每一個人臉上。新家里有酒有肉,五世同堂,吃著熱氣騰騰的團圓飯,將所有的幸福濃縮成一句新年的祝福,就是他們美好的生活。
新年快樂,干杯!
(視頻來源于郴州電視臺)
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臨武舜華鴨業公司今天在復工后,一...
2020-02-10眼下正值春節返程高峰,不少在外游子都踏上了回家的...
2020-01-21郴州電視臺記者 林潔瓊: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研發,我手上這款“冰...
2020-01-01